夏廷献:《杂谈书法二十年》(选载)(84) 无声之乐纸上唱

金羽毛文苑  2021-04-04 13:49:35



《杂谈书法二十年》


内容简介
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;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“通俗读本”。全书观点鲜明,内容丰富,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、毛笔形成、基本笔法、骨文来历、汉字特征、结字技巧、草书格局、章法营造、法帖分析、书法鉴赏、书法命运、先贤经验、自身体会等。提出了诸如“超长画”“超大字”“神布局”“使用‘黑体’”“接纳‘饰书’”“书法精神”“书作‘三品级’”等新概念和新观点;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、采访交流的情况。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“文字足迹”。


84  无声之乐纸上唱

——礼赞彭维纲先生的“音乐书法”

 

具有歌唱家、书法家双重身份、现年87岁的彭维纲先生,把音乐旋律引入书法创作,让毛笔在纸上歌唱,创造了具有奔放节奏感和浓郁韵律美的“音乐书法”,令人敬佩。礼赞如下:

书法、音乐,皆为国粹,都是传统。表面有异,内涵相同。灵魂深处,共振共鸣。追求自由,推崇神韵。高扬主体,抒发感情。形其哀乐(le),达其情性。空间无限,时间永恒!

文房四宝,乐之诸器。点画八法,乐之五音。笔墨运动,乐之旋律。字之结构,乐之文采。全篇布局,乐之华章。书之五大体——篆隶草楷行,歌之风雅颂——民族、通俗和美声。

彭老先生,笔名衡公。丙寅出生,天府都城。幼虽家贫,书香很浓。六岁私塾启蒙,背诵《四书》《五经》。琴棋书画唱,羽徵角商宫。天赐机缘,得遇群贤。有幸受教于:声乐大师蔡绍序、郎毓秀;书画大师于右任、张大千。高起点,视野宽。心追手摩,耳濡目染。音乐书法,并行齐肩。声乐放歌《黄河颂》,书法练就基本功,受到于右任肯定,专书条幅赠送,题款“彭维纲法家雅正”。大师鼓励,影响终生。

一九四九,携笔从戎。音乐书法,伴他转战朝鲜战场,荣立军功;伴他飞到异国他乡,传播友情。一九六四,行楷榜书:祖国万岁,受到周总理当面称颂。激励他把音乐、书法、生命连通,燃烧生命,乐坛书坛,奋斗终生。以“敢把铁钉咬断”的精神,在“音乐书法”上取得了成功。蝇头小楷,长卷行草,巨幅榜书,神融笔畅,超然率真,高山流水,心手交应,自然天成,大音无声。

彭老作书,澄心静虑。客观主观,生理心理,字形声调,酝酿融汇。根据内容,确定书体。字之形音义,乐之高中低,交汇在一起,形成主旋律,通过手中笔,诠释五大体。常书行楷,纸上作曲,随机应变,即兴发挥。时而高亢激昂,时而浅吟低唱。线条一波三折,节奏抑扬顿挫。结字永字八法,韵律起承转合。上下气韵贯通,音量高中低平。左顾右盼照应,音质有顺有颤。行行筋脉相连,音符挪腾布阵,全篇刚柔相济,强弱节拍恰当。笔歌凝固纸上,整幅组成乐章。融百家之长,成“彭氏模样”。

书法肇乎本性。彭老书法,豪迈畅达,俊朗遒劲,痛快淋漓。观之赏之,乐声回响耳际;正气大气清气。

如今彭老,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自订行为规矩,坚持练声练笔。思维敏捷,身体康健。嗓能飙高音,笔可书小楷,令人惊叹!音乐环境滋润,书写情绪饱满。多彩旋律之中,不时获得灵感。人生阅历丰富,借助笔墨展现。知音伉俪,朝夕相伴。感恩社会,常做慈善。赤子之心,受到称赞。

音乐书法,颐养天年。祝福彭老,寿比南山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附录 

 彭维纲( 1926-2014 )笔名衡公,堂号嗜学斋,四川成都人,1926年11月生。总政歌舞团合唱队干部、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曾培养出王莉华、关牧村等歌唱家。自幼酷爱书法,1946年即加入四川成都丙戍金石书画研究社,先后师承于右任、刘东父、周玄方先生学艺。早年投身於进步文艺事业,在成都星海合唱团任指挥和独唱演员。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历任文工队队长、总政歌舞团合唱队训练声部长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授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。擅长书法。抗美援朝时曾赴朝慰问演出,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军功章。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法展览,曾书写“祖国万岁”歌词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誉。被多处名胜及碑林刻石。收入《东方艺林》、《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》、《中国古今书家辞典》、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》等辞书。  



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


END

作者简介
     


夏廷献,河南省南阳市人。1944年出生于农家, 1964年入伍,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(海军大校)
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。幼时写大仿,与书法结缘。中学时,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,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。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。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“文字”工作,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“生命形态”。1999年出版了专著《书道犹兵——中国书法艺术新探》,提出了“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”的观点,揭示了“兵法与书法”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,探索了二者同理、同法、同势、同美的内在规律。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,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,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。

1999年之后,出版了《中国书法千字文》。在《书法导报》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出版有长篇小说、纪实文学、戏剧脚本、游记文学、工具书等。 


前文回顾

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